找到相关内容88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乘佛教伦理现代化重建课题试论

    。此偈前二句表明去恶为善的世间道德,多半属于世俗谛层次的有漏善伦理,可称世俗伦理(secular morality)。第三句则强调自心的清净,兼摄戒定慧三,贯通八正道,旨趣是在超越世间世俗带有功利...伦理难题的解决线索,才开始构想了下面所要提出的一套伦理模型的。不过我们这里的先决条件是,如何看出大小乘戒律的性质差异,以便设法扩充传统佛教为现代化的(大乘)佛教伦理。  我们在第五世纪出现的一些汉译...

    傅伟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5470794.html
  • 马一浮国学观及其特色

    体,西学为用”云云。可是“中学”一者尚未名为国学,二者其内涵亦未确定。【注 4】如梁启超〈康有为传〉称康氏长兴讲学时:“以、佛学、宋明理学为体,以史学、西学为用”,是把四部、儒佛、理学拆开来说的;...,而主要是复兴诸子,儒学只视为诸子古之一支。   到一九一九年,胡适作〈新思潮的意义〉又推荐国故一词,说:“国故底名词比国粹好得多。自从章太炎着了一本《国故论衡》之后,这国故底名词于是成立。...

    龚鹏程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791640.html
  • 儒佛会通与现代新儒家、人间佛教的形成

    rdquo;(注:《〈佛儒经颂〉序》。)印光则认为:“佛教不但与儒教不相悖戾,且大有发明儒教,辅弼儒教之至理极焉”。“尽性佛,方能尽伦;尽伦,方能尽性佛...医药”,“中国推至全球,唯有孔、佛,理必同一,余则支离曼衍,不可为道。”(注:《与蒙文通书》。)晚年时感叹国难当头,而大量流通儒家经典,注释儒书,著《中庸传》、《...

    李勇

    人生佛教|儒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2220311547.html
  • 西方人的孔子之尊与孔子之争

    西方的“弟子”。   回到苏格拉底的怀疑者们这里来,有人就曾对柏拉图的《对话录》提出过质疑。他们认为:“使苏格拉底成为英雄的是柏拉图”,而“真正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是不同的”。如果...

    泽熙

    |孔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3/2131033348.html
  • 佛教文化的现在与未来佛教文化的现在与未来

    精神性的“质”放在艺术的首位,汉画所具有的流动性、运动性和强大的气势,表现出儒家精神中的阳刚之美。   唐以前的功臣、名士肖像一直染有的艺术思想,无论是节烈牌坊、宫殿陵墓边的神道石像,更多体现的是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3339105.html
  • 佛教文化的现在与未来精神的东方

    首位,汉画所具有的流动性、运动性和强大的气势,表现出儒家精神中的阳刚之美。   唐以前的功臣、名士肖像一直染有的艺术思想,无论是节烈牌坊、宫殿陵墓边的神道石像,更多体现的是美与善的统一,要求形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82539909.html
  • 《新唯识论》第三章 转变

    唯识论》,以救其失。我之有得于,也不是由读书而得的,却是自家体认所至,始觉得和他的书上所说,堪为印证。这个甘苦,也无法向一般人说了。”64东方学问的殊胜处就在于各个思想系统皆与作者本人的性格情趣...、矜博雅的动机,而确是为穷究真理,以作安心立命之地的一大愿望所驱使。我尝问无著和世亲一派之于欧阳大师,也曾经服膺勿失的。其后,渐渐素开百家之说,佛家和其它一概不管,只一意反己自求。我以为,真理是不...

    陈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3643000.html
  • 梁漱溟、熊十力佛教观合论

    未有违反耳。”(参见《究元决疑论》)  梁漱溟于世间法、出世间法援入随顺义,是有其外在因缘的。那就是梁漱溟恰逢晚清至民国初的居士佛学之发展,引来众多新人士对佛教的兴趣,尤以唯识的研究,使原本衰微的...终极本体”则是“一个自由活泼的有大力量的生命。”不过,入世的梁漱溟在个人品行上仍“以戒为师”,乃至终生以律检束身心不违经道。  五十年代以后,梁漱溟经历了种种挫折,社会政治运动将其转变成了一个“边缘人...

    王守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5545846.html
  • 论欧阳竟无“整体之佛教”

    佛法的终极旨趣,提出了唯识、唯智、涅槃等三贯通的主张:“须知初步研唯识,二步还应唯智研,三步涅槃探因果,我常净乐秘经传。”[欧阳竟无:《杂著·与陶闿士书二》。]因为在他看来,佛法八万四千门...年,其间并有至亲至爱的死亡相伴,对生死空有有著切身的体会。研究的结果,使他认识到:“今所宜阐扬者,《般若》、《瑜伽》之教,龙树、无著之,罗什、玄奘之文。”[欧阳竟无:《内杂著·辨二谛三性》。]总之...

    刘成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52655212.html
  • 从文化融合到韩愈排佛——论韩愈之辟佛

    利于社会,排斥外来的佛教,生搬来批评佛法,将唐朝的儒佛之争推向了高潮。  然而从《论佛骨表》观之,韩愈对佛教实未有所深知,只见当时“迎佛骨一等一些外象而谏佛教,因此,就佛教思想而言,是不符合佛教和...,由兄长抚养,韩愈十岁时,随兄远贬韶州,兄死后,跟嫂长大,从小就和侄儿老成一起游戏,一起学习儒家典籍,形影不离。他刻苦好学,深受儒家的思想熏陶,兼百家之长。十六、七岁时,“读圣人书,以为人之仕者皆为...

    王寿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3364114.html